隆阳区2016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情况报告
- 索引号
- 01525724-7-17_F/2016-1213002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水务局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16-11-08
隆阳区2016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
工作情况汇报
保山市隆阳区水务局
(2016年11月18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莅隆调研指导工作,衷心感谢一直以来对隆阳区水利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我区2016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进行汇报。
一、“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
“十二五”期间,隆阳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456件、农村学校饮水安全项目108件,解决了23.76万人和3.36万人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累计完成投资14071.93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0616.08万元、省级补助1266.33万元、地方配套871.48万元、受益群众自筹1318.67万元。通过不懈努力,截止2015年末,全区农村人口基本实现了饮水全覆盖。尽管如此,由于多年来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人饮解困等工程投入标准低、工程分散、供水规模小,运行管理落后,导致许多工程出现供水水质、水量不稳定、饮水安全成果不巩固、易反复、水源干涸等问题,导致全区95.39万人中,仍有56.52万人饮水安全需进行巩固提升。
二、2016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好“十三五”规划。一是编制完成《隆阳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报告》,项目涉及20个乡镇(街道)303个村,新建及改造238件人饮供水工程,受益人口56.52万人,投资估算32719.19万元。二是编制完成《隆阳区“十三五”水利扶贫规划报告》,规划内容包括农村人饮、提灌站、新建小水窖等8个方面。项目估算投资达19.8亿元,其中农村人饮受益人口37.33万人,投资5.52亿元。
(二)抓实项目前期工作。一是编制完成《保山市隆阳区2016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涉及瓦房、杨柳、西邑、瓦窑、丙麻、辛街、蒲缥、瓦渡、汉庄等9个乡镇7个集镇27个村,共建13件供水工程,受益人口21.52万人,估算总投资18405.52万元。二是编制13个集镇供水实施方案,其中瓦房徐掌片区、杨柳集镇法水一碗水片区、杨柳联合片区、西邑真峰片区、瓦窑集镇、辛街集镇片区、蒲缥集镇片区、潞江小平田集镇等8个供水项目于5月中旬进行了省级评审。三是摸清全区饮水困难村,涉及17乡镇115个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30个。编制全区52个贫困村(包括14个2016脱贫村、20个2017脱贫村、18个2018脱贫村)供水投资估算,项目涉及15个乡镇、110个子工程,项目建设后共计30941户、122621人受益,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249人,项目核算总投资9186.76万元。编制42个异地搬迁安置点供水投资估算(不含潞江、汉庄两个园区),共计6924户、21936人受益,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数5528户、16143人,人畜饮水工程核算投资3102.47万元。四是完成瓦房、水寨整乡脱贫饮水工程实施方案,保证两乡镇脱贫出列。
(三)积极探索投融资模式。由于中央水利建设投资总体下调,且今年中央继续对水利投资进行结构性调整,加之市区配套资金不到位。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申报项目,争取中央、省级资金,另一方面又要积极探索项目投融资模式,多方争取资金,解决项目资金困难问题。一是积极申报基金项目,充分利用基金。二是努力推行PPP建设模式。比如蒲缥镇集镇、瓦窑集镇、辛街乡集镇3个供水项目拟采用PPP建设模式,目前项目已委托中介机构编制完成“两方案一报告”,并报区财政有待审核。
(四)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高集中供水率、供水保障率和水质合格率。2016年省级水利专项资金农村人饮巩固提升项目资金120万元已下达,项目涉及全区6个乡镇,解决4421人饮水安全问题,目前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10万元。为确实我区饮水实际困难,市级下达配套资金230万元,用于解决2016年脱贫村及异地搬迁点饮水问题,兴建自流饮水工程9件,提水工程2件;受益5个乡镇、9个村委会3924人。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时完成年度任务。
三、农村分散式供水工程(含水窖)供水情况
(一)基本情况。隆阳区20人以下分散供水工程32处,其中利用井供水工程6处,泉点供水工程12处(以乡镇为单位),集雨供水工程14处。爱心水窖是解决山区、半山区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困难的根本举措,是我区分散式供水的主要形式之一。我区高度重视其收集储存及饮用方法,保障水窖卫生质量,确保饮水安全。通过大力实施“爱心水窖”建设项目,有效解决了偏远山区群众饮水难问题。2012至2015年,通过有效整合项目资金,建成“爱心水窖”13327口,每口水窖容积为25m3,总容积33.32万m3,覆盖人口55645人。实施分散式供水工程4302件,解决1.46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72人,其中“爱心水窖”4265件,覆盖人口13930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2人。
(二)主要做法。一是深入基层宣传,确保群众积极参与。在确实无生产生活饮用水源的地方,通过下乡实地查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新闻媒体,充分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员群众自备砂石料、开挖窖池土石方,让群众全程参与爱心水窖工程建设。二是统一建设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建立和完善“爱心水窖”建设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确保建成一件、受益一户、长效运行。建成后,“爱心水窖”统一标识、登记造册、建立台账、确认权属,颁发产权证,实行群众自建自用自管。三是创新工作机制,确保群众受益。全区统一规范定制24m集雨槽,群众投工投劳,将每口水窖(含集雨槽)投资降至3100元左右。工程建成后,积极听取群众的心声,根据群众需求,通过创新,在窖池与集雨槽连接管安装三通闸阀,方便群众收集雨水,改善群众生活生产用水质量。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坚持 “四不落实不开工”原则。自2012年提出“水源不落实不开工,水量水质达标不落实不开工,建后管护不落实不开工,自筹资金不落实不开工”的原则,坚持工程建设和建后管护一把抓,涌现出辛街马鹿塘人饮工程等一批试点工程。建立起群众全程参与工程立项、投入、建设、监督、运行、维护等制度,确保群众受益主体地位。通过落实群众自筹资金,让群众对水利工程所有权从“你们的”转变“我们的”,切实调动群众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今后将继续落实“四不落实不开工”原则,并在全区全面推广。
(二)积极探索改革试点。2016年度项目建设中,要进一步摸清农村饮水工程现状和运行管理情况,创新改革举措,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要求,积极主动探索改革试点,探索研究工程建设、管理、运行体制机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为我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三)进一步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加强水源保护,抓好源头治理,推进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划定。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周边环境监管和综合整治,坚决避免突发环境事件影响水源安全。着力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能力建设,尽快使水质检测中心投入运行,满足常规水质检测需求。建立定时或定点对供水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水质巡检机制,加快实现水质卫生监测全覆盖,确保水质安全达标。
各位领导,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让所有农村居民都喝上水、喝上干净水是区委区政府和水务部门的庄严承诺,是事关广大群众切实利益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是统筹城乡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是实施脱贫攻坚和精准脱贫的最基础保障,我们要起好头,抓好抓实全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供水保证率和工程运行管理水平;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如期实现隆阳全面脱贫摘帽目标,与全省一道、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