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电信诈骗 从自我保护做起

索引号
23828288112-1-/2021-1221002
发文机构
隆阳区医疗保障局
公开目录
工作动态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1-12-21

每年全国各地都会发生大量的电信诈骗案件,使受害人蒙受大量的财产损失,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那么,什么是电信诈骗呢?电信诈骗最常见的手段是什么?哪类人最容易被骗?面对电信诈骗,我们应该怎么防范?减少电信诈骗案件,既要相关部门严厉打击犯罪,也需要职工群众提升防范意识

 电信诈骗是什么

电信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手机短信、电话、互联网等传播媒介,以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又称非接触性诈骗或远程诈骗)

二、电信诈骗常见手段

近年来,电信诈骗新型违法犯罪愈演愈烈,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犯罪手段迭代翻新,恶劣程度不断扩大。

(一)“冒充公检法”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公安局、电信局等工作人员,以电话欠费、信用卡透支等理由,或声称受害人涉嫌洗黑钱、贩毒等,对受害人进行恐吓威胁。然后将电话转接至某地“公安局”“检察院”“法院”,以核查账户等名义,诱导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

(二)“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诈骗

不法分子以“事主银行卡扣除年费或在外地巨额消费、透支”等为由诱骗回电咨询,然后以事主银行卡信息泄露需要开设安全账户服务实施诈骗。

(三)“冒充熟人”诈骗

常见是通过QQ或微信诈骗,多是冒充受害人的领导、亲戚、朋友,以提拔、借钱、推销等为由,要求受害者将资金转入或存入指定账户。

 

(四)虚假中奖”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社交软件、信息、邮件等方式发送中奖信息,诱骗受害者访问其开设的虚假中奖网站,再以支付个人所得税、保证金等名义骗取钱财。

(五)“网络购物”诈骗

以低价销售、打折优惠为诱饵,在论坛、虚假网站、购物网站等吸引被害人,并要求受害者先汇款,而后以货已到,需要再付海关费等各种费用为由要求受害者继续汇款。

三、电信诈骗易受骗人群

老年人、大学生以及中年女士最常成为电信诈骗中的受骗对象。社会发展决定了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生活、心理抚慰的双重缺失使他们很容易被诈骗分子“乘虚而入”。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学校对安全教育的忽视使其对诈骗手段辨识力普遍缺失,遭遇诈骗时也很难提起防范意识。而中年女士更容易受同情心驱使而轻易相信他人,因此很容易掉入电信诈骗的陷阱。

电信诈骗如何防范

(一)警惕五个“凡是”

凡是自称公检法让你汇款的

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

凡是自称领导要求你打款的

凡是通知中奖要你先交钱的

凡是索要银行卡信息或短信验证码的

(二)坚持“三不一多”

不明链接不点击

陌生来电不轻信

个人信息不透露

转款信息多核实

五、养成以下好习惯

1.克服“贪利”思想,谨防上当。谨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对犯罪分子实施的中奖诈骗、虚假办理高息贷款等诈骗手段要理性分析,不要轻信中奖信息和低价网购,一定多了解和分析识别真伪,以免上当受骗。

2.不要轻易将自己或家人的身份、通讯信息等资料透露给他人。对于家人意外受伤害需抢救治疗费用、朋友急事求助类的诈骗短信、电话,要仔细核对,不要着急恐慌,轻信上当,更不要将款项汇入犯罪分子指定的银行账户。

3.多做调查印证。对冒充银行、公检法机构等工作人员的诈骗,要及时向本地的相关单位和行业或亲临其办公地点进行咨询、核对,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信息。

4.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如收到以加害、举报等威胁和谎称反洗钱类的陌生短信或电话,不要惊慌无措和轻信上当,最好不予理睬,更不要为“消灾”将钱款汇入犯罪分子指定的账户。必要时候,可以向当地公安机关等机构报告和核实。

5.日常应多提示家中老人、妇女、学生注意防范电信诈骗,提高老人、妇女、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作为子女或者父母,除了自己注意防范电信诈骗外,应积极主动向他们传递防诈骗的知识,为我们敬爱的长辈和需要呵护的下一代筑起防诈骗的知识围墙。

为严厉打击电信诈骗违法活动保护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这里提醒广大职工群众发现电信诈骗违法活动时请及时拨打110报警

 

 

                            单位: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