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1”产业扶贫路径 增强脱贫内生动力

索引号
01525707-9-/2020-0525001
发文机构
隆阳区农业农村局
公开目录
工作动态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0-05-25

近年来,隆阳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探索构建“一条主线、一项机制、一个保障、三个一批”的产业扶贫路径暨“11131”产业扶贫路径,不断提高产业扶贫的质量和效益,增强脱贫内生动力,带动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分享收益、脱贫致富。

“一条主线”,即紧紧围绕贫困群众增收这一条主线。全力实施产业扶贫工程,按“两片、一坝、一区”格局科学规划112个贫困村产业发展,重点突出“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确保贫困乡有支柱产业,贫困村有1至2项产业发展项目,有条件的贫困户至少参与1个增收产业,每户有1人成为“科技明白人”,集中安置点和贫困村产业项目覆盖率分别达100%。实现发展种植业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户1.2万户5.25万人,养殖业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户1.5万户6.55万人,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938元。

“一项机制”,即建立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找准产业项目与贫困户增收的结合点,推广“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扶贫模式,规范和完善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贫困户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引导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依法签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协议,提高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度。截至2019年底,全区共培育带贫新型经营主体220个,与2.09万户、8.26万人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贫困户直接受益1.97亿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增幅达13%以上,高于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2个百分点。

“一个保障”,即强化资金保障。2017年以来,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4.79亿元,实施项目312个;2020年计划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49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3个。用足用活用好金融支持政策,向1.2万户农户发放小额信贷5.8亿元,其中贫困户7802户、发放小额贷款3.64亿元。

“三个一批”,一是着力打造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培育力度,推广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等带贫模式,共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户、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农业“小巨人”13个、家庭农场73个、种养业专业大户840户、现代农业庄园29个,新寨咖啡、西河茶叶等21个合作社获评国家级示范社。勤丰食品公司生猪“三养”模式分别带动周边贫困户年增收2.8万元、4.2万元、1.2万元以上;鱼和农业公司“母牛寄养”“母牛赊养”模式带动周边贫困户年增收2万元以上。二是着力打造一批产业扶贫示范基地,鼓励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利用乡镇、村集体闲置土地、房屋,分类建设就业扶贫车间30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便就业824人;设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每年整合资金对新型经营主体或生产基地给予扶持,打造了芒宽乡峡谷明珠柑橘、潞江镇兴邦火龙果等种植基地。三是着力打造一批产业特色品牌,创建小粒咖啡等区域公用品牌3个,“康露春”绿茶等省级名牌农产品6个,“同心”等云南省著名商标10个,认证“三品一标”企业和单位23个,突出绿色、生态导向,切实发挥品牌引领带动作用。抓电商促进品牌推广和产品销售,建成电商服务中心1个、电子商务服务站点150个(其中贫困村72个),被商务部列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19年实现贫困村农产品网络销售额4368万元。

下一步,将聚焦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和群众稳定增收两个重点,加大后续产业帮扶力度,加快打造有机茶叶、精品咖啡、生态肉牛、中药材等重点绿色产业,持续巩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贫益贫作用;着力打响“隆阳乡耕”区域公用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带动效应;延伸扶贫产业链条,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挖掘电商扶贫潜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确保脱真贫、真脱贫、不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