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媒生物孳生地调查是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关系到防制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为全面、准确掌握建城区蚊、蝇孳生地本底情况,扎实开展以环境卫生为重点的综合治理,从源头控制病媒生物的繁殖,降低密度,预防病媒生物性疾病的发生,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
(一)掌握城区病媒生物孳生地的总体情况及分布特点,为预测预报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积累基础数据,为我区的病媒生物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根据我区病媒生物孳生地的分布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病媒生物孳生地的日常管理和应急控制措施,达到科学除害防病的目的。
(三)根据病媒生物孳生地的变化情况,建立常规动态监测系统、不断完善孳生地信息系统,更好地为疾病控制服务。
二、调查实施
(一)永昌、兰城、九隆、青华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各社区对辖区范围内垃圾收集点(垃圾箱、垃圾房)、垃圾中转站、垃圾处置场、公共厕所、废品收购站、河流(沟渠)、景观水体、污水沟、轮胎堆放点、旱厕(公共厕所)进行调查。
(二)区综合执法局负责调查和治理垃圾收集点(垃圾箱、垃圾房)、垃圾中转站、垃圾处理场、公共厕所。
(三)区商务局负责调查废品收购站。
(四)区水务局负责调查河流(沟渠)、池塘。
(五)区住建局负责调查建筑工地。
(六)机关事业企业单位负责本单位内的各型积水、景观水体、绿化带、垃圾收集点、厕所、排水沟等孳生地的调查及填报工作。
(七)区疾控中心负责收集、汇总、分析资料,并定期组织人员对上报资料真实性进行核查,形成报告后报区爱卫办。
三、调查范围、方法、对象和要求
(一)范围:保山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内)。
(二)方法:使用统一制定的调查表(见附表)用目测法对辖区范围内的病媒生物孳生地数量、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登记和上报。
(三)对象:河流、沟渠、池塘、景观水体、污水井等蚊虫孳生地和果皮箱、垃圾收集箱、垃圾房、垃圾中转站、垃圾处置场、公共厕所(含旱厕)等蝇类孳生地。
四、孳生地管理和治理
各相关部门应建立孳生地台账,并定期检查孳生地,了解孳生情况,及时对孳生地变化情况进行补充完善,更新台账,实施或督促相关单位实施日常治理措施,使蚊蝇孳生地得到有效管理和治理。蚊蝇孳生地治理如下:
(一)蚊虫孳生地治理
水生植物花瓶中应经常换水;浇花时用水应适宜,浇后应
清除花盆底多余的积水。
经常清除明沟中的垃圾、杂物以及疏通下水道,不要造成长期的积水。
有效清除地面上的各种积水,不要造成长期遗留。
废旧轮胎、瓦罐应妥善处理好,不让雨水进入其内,形成蚊虫的孳生场所。
定期清里河道、沟渠、水塘内的杂草、杂物。
在能养鱼的水塘内尽量放养食孑孓的鱼类。
必要时在明沟、沟渠、下水道、屋顶阳台等的长期遗留的积水中定期投放灭孑孓药物。
(二)蝇类孳生场所治理
定期清洗垃圾桶、垃圾保洁车和垃圾清运车。
定期清除垃圾池、垃圾堆放处、厕所等的底物以及附近的泥土污物。
饲养宠物的市民应加强宠物粪便的处理,建议待其排便后妥善处理。
不要在绿化带、灌木丛、树下、水池边等处随意排大便,外出幼儿排大便后,父母应及时进行妥善处理。
厕所化粪池、粪坑每月至少清掏一次,并在进行药物消杀,有效控制蝇蛆的数量。
加强农贸市场活禽交易点的卫生及粪便的管理,定期对附近的下水道进行药物熏杀。
加强畜禽的饲养管理,不要将其散养在街道、公园等处。
菜地尽量施用发酵后的熟肥。
8. 定期对垃圾桶(池)、垃圾堆放处、厕所、下水道、垃圾中转站、垃圾清运车、垃圾保洁车等及其附近的环境(泥土、污物、绿化带等)进行药物消杀处理。
9. 加强环卫监管,有效清除绿化带、树脚、灌木丛、墙角等处的垃圾和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