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隆阳区2024年中央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项目实施方案
- 索引号
- 01525707-9/20240626-00001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农业农村局
- 公开目录
- 惠农政策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4-06-26
2024年中央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项目
实 施 方 案
项 目 名 称: | 2024年中央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项目 |
项目申报单位: | 隆阳区农业农村局 隆阳区财政局 |
联 系 电 话: | 0875—3136178 |
项目建设地点: | 隆阳区 |
方案编制单位: | 隆阳区农业农村局 隆阳区财政局 |
编 制 时 间: | 二〇二四年一月 |
附表:1.隆阳区2024年中央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项目资金使用计划表 - 15 -
2.隆阳区2024年中央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项目绩效目标表 - 15 -
3.养殖密集区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点污水贮存池、储粪场建设设计图 - 15 -
为实施好隆阳区2024年中央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项目,充分发挥奖励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促进隆阳区生猪生产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1.《云南省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2024年中央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的通知》(云财农〔2023〕198号);
2.《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云南省中央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云财农〔2021〕 23号)。
1.公开透明的原则。坚持政策公开,建立公示制度,接受各方监督。
2.专款专用的原则。奖励资金按规定用于生猪生产流通和产业发展,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挪作他用。
3.区级管理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资金分配下达项目实施单位,由项目实施单位直接兑现项目承建单位,严禁违规二次分配。加强项目绩效管理,切实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4.突出重点的原则。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力求实效。
5.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项目建设目标与长远发展相统一,区域经济技术条件与项目实施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央、省、市、区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开拓进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隆阳区辖15个乡镇和6个街道办、352个村(社区)委员会、3681个村民(社区)小组。全区户籍人口达94.55万人,其中:乡村人口达51.36万人。2023年全区粮食总播种面积163.21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达50.33万吨,实现农业总产值达132.71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达41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0.89%,为仅次于种植业的第二大产业。2023年全区实现肉类总产量达11.77万吨、禽蛋产量达0.52万吨、水产品产量达0.74万吨。全区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首选产业和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隆阳区是一个传统的生猪养殖大县,有良好的生猪养殖基础,生猪产业是农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是全国重要的生猪养殖基地和重点规划布局区域之一。1987年隆阳区被列为全国的“商品猪基地县”,1991年和1994年被列入全省27个“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之一和“母猪‘三高’示范区”,自2008年起一直被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并连续17年获得奖励资金。2023年末,全区生猪存栏81.78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6.27万头,出栏109.84万头,出栏率达128.15%,猪肉产量9.63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81.8%,实现产值24.08亿元,占牧业总产值的58.73%,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8.15%。2023年共实现生猪外调销售54.25万头,同比下降38.96%,其中,省外2.7万头、县外51.56万头。全区共有生猪定点屠宰场7个,年屠宰生猪共17.74万头。
近年来,我区狠抓以“洋三元”商品猪为主的生产体系及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推广人工授精技术覆盖全区各乡镇(街道),猪品种改良14.5万窝。全区共有14个种猪场(能繁母猪存栏1670头),年培育良种二元母猪1万头以上。
全区共有147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其中8个万头猪场(勤丰、方平、盛裕、山田、地福、东方希望小羊邑、东方希望铺门前、东方希望王寨)。累计创建32个生猪养殖示范场,其中2个国家级、7个省级、23个市级。
1.区域条件。隆阳区位于中国西南部,东北边隔澜沧江与大理相望,南边和保山市的施甸县、龙陵县相连,西边以高黎贡山脊与腾冲市为界,北边顺怒江而上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毗邻,是保山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境东西宽78公里,南北长96公里,总面积5011平方公里,大多为山区和半山区,常住人口90.56万人。城区距昆明498公里,离中缅边界200多公里,有320国道、昆瑞高速公路贯通全境,大瑞铁路保山段已建成通车,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是滇西交通枢纽重镇,素有“滇西锁钥”之称,是云南省外连东南亚、内连省会昆明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全省走向南亚保山先行“桥头堡”建设的第一市区和保山沿边开放的重点实验区。
2.社会经济状况。2023年末,全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903元,全区农村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达132.71亿元。全区烤烟、甘蔗、畜牧、蚕桑、核桃等主导产业得到全面巩固提升,形成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尤其是发展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潜力较大。
3.饲料资源。隆阳区素有“滇西粮仓”之美誉,饲料资源丰富。全区以种植玉米、大豆、麦子、蚕豆等农作物及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为主。2023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50.33万吨。其中:玉米产量达32.62万吨,大豆产量达0.84万吨,蚕豆和豌豆产量达1.92万吨,麦类产量达2.84万吨;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产量达1.43万吨。以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和以油菜为主的油料副产物以及酒糟副产物可用来作饲料。丰富的饲料资源为全区养猪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4.技术支撑体系。隆阳区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农业部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的畜牧兽医干部队伍和专业技术人员。隆阳区农业农村局机关设畜牧股、兽医股,下设局属二级单位区畜牧兽医工作站,21个乡镇(街道)均设有乡镇(街道)畜牧兽医工作站。全区畜牧兽医系统队伍有着丰富的科技试验示范、推广经验,专业技术素质过硬,具备项目建设实施和指导能力。目前,全区畜牧产业基础设施已明显改善,养殖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生猪科学养殖态势初步形成,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实用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并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乡村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区畜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环境保护压力巨大。全区2023年畜禽粪污产生量为247.5万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2.11%(预报数),畜禽粪污未利用量为19.5万吨。因为历史原因,部分村寨养殖密集区排污设施建设不到位,畜禽养殖粪污收集、处理措施不规范,给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带来较大压力,规下养殖户的畜禽粪污若得不到规范处理,将给人居环境及周边生态环境带来较大污染。
(2)养殖规模化水平不高。全区2023年生猪规模化率仅为22.13%,生猪出栏主要依靠规模以下养殖为主,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水平不高,近年来陆续创建了一批标准化规模示范场,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但企业标准化创建成本较高,加之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低迷,企业标准化提升积极性不高。
(3)动物疫病防控依然严峻。近年来国内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形势异常严峻,动物疫情发生已打破了常规性和季节性。隆阳区地处全省动物疫病防控的前沿交通要道,动物疫情监测、诊断、预防和扑灭等措施落实难度大。同时,防疫设施设备逐步老化、基层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也比较突出,部分乡镇仅1—2名畜牧兽医工作人员,严重制约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正常开展。
2.下一步工作打算。为解决好上述问题,加快环境友好型农业产业发展,推进生猪产能恢复,建设现代畜牧业已显得十分迫切。一是要加强对畜禽养殖粪污面源污染的综合防治,以村庄、水源地、怒江和澜沧江流域等为重点,逐步推广完善规下畜禽养殖粪污收集处理设施,加强宣传培训增强农户科学养殖和环保意识,有效减少畜禽养殖面源污染,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加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以标准化示范创建为引领,鼓励生猪规模养殖场严格以“生产高效、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管理先进”为生产目标,带动畜牧业高效发展;三是要加强基层动物防疫设施、人员及物资配套保障,逐步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通过项目实施,全区生猪养殖粪污收集处理更加规范,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全区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水平进一步提升;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更加健全。
一是支持全区规下养殖户畜禽粪污收集处理设施规范提升;二是支持种猪场良种猪引进;三是支持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四是支持生猪体系建设及动物防疫服务体系建设。
(一)养殖密集区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点建设项目。
计划支持在蒲缥镇、瓦马乡、瓦房乡、杨柳乡、潞江镇各打造一个养殖密集区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点。共涉及农户1093户,其中散养户1004户、大户89户,规范建设污水贮存池4792立方米、储粪场712平方米。(各乡镇计划详见附表)
1.项目模式及工艺。推广分户收集处理模式,各户的畜禽圈舍配套建设污水贮存池和储粪场(大户),所有设施做到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推广干清粪工艺,各户将干粪清理到储粪场堆捂发酵(散养户要有合适的堆粪场地,规范堆捂发酵,防止污水外溢),尿液及少量生产污水通过排污管道收集进入污水贮存池发酵处理,处理后的畜禽粪污还田还地资源化利用。
2.建设规模及标准。将规模以下养殖户按常年存栏生猪数量分为散养户(1—49头)、大户(50—199头),根据《隆阳区农村粪污收集处理若干措施(试行)》,散养户每户配套3立方米污水贮存池,大户每户配套8平方米储粪场和20立方米污水贮存池。具体项目建设参考标准如下:
(1)散养户:污水贮存池采用砖砌的地下式结构,不设外排口,每户设计有效容积3立方米,池容比1:1,尺寸长2.24米、宽1.12米、深1.5米(可根据农户提供场地适当调节,但要保证有效容积达标),分两格,底板采用10厘米厚C20混凝土,外墙、隔墙墙体厚度均为12厘米,内墙全部做水泥砂浆粉面,顶板采用φ8@200布筋的5厘米厚C20混凝土预制盖板,过水管采用φ110PVC制作;每户污水输送管道计划10米长,采用φ75-160PVC管道制安,连接圈舍到污水贮存池。
(2)养殖大户:污水贮存池采用砖砌的地下式结构,不设外排口,每户设计有效容积20立方米,分三格,池容比2:1:3,底板采用10厘米厚C20混凝土,布置双向单层钢筋φ8@150,外墙、隔墙墙体厚度均为24厘米,内墙全部做水泥砂浆粉面,顶板采用φ8@150布筋的10厘米厚C20混凝土现浇,检修口采用成品检修口,过水管采用φ160PVC制作;储粪场采用砖混和轻钢结构,建筑面积8平方米,底板采用10厘米厚C20混凝土(土地受限的农户,储粪场可建在污水贮存池上,可不单独再浇筑底板),屋架采用镀锌方钢制作,银粉漆防腐,瓦屋面采用树脂瓦,储粪场三侧砌筑12厚砖墙体,墙体高度1米,内外水泥砂浆粉面,一侧留作进出口。每户污水输送管道计划10米长,采用φ110-160PVC管道制安,连接圈舍到污水贮存池。
(二)良种猪引进补助项目。
计划支持全区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含2024年已提交农业部门申报种质资质的养殖场)从保山市外引进共950头纯种猪(含纯种公猪、纯种母猪)。要求提供双方猪场相关资质证明、种猪遗传系谱、检疫手续、发票等资料。若项目猪场引种未完成计划数,则该场剩余补助资金调剂至超计划引种猪场(按引种时间先后顺序确定),若2024年无超额引种猪场,则资金滚存至下一年支持良种引进。(各猪场计划详见附表)
(三)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奖励项目。
计划对2023年成功创建市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的3个养殖场(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分别为保山市隆阳区旭升养殖有限公司、保山东方希望畜牧有限公司、保山市永盛养殖有限公司,奖励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养殖场生产环节的圈舍改造、粪污处理、防疫检疫等标准化建设。
(四)畜禽科学养殖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培训项目。计划组织全区科学养殖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培训58期、4640人次。其中,东河流域13个乡镇(街道)50期、4000人次,其他8个乡镇8期、640人次。
(五)生猪体系建设及动物防疫服务体系建设。
1.生猪体系建设。计划开展“妊娠母猪背膘厚对繁殖性能的影响”创新性专题试验研究1项。指导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对示范场(小区)40头商品猪生长育肥性能进行测定,组织生猪体系建设培训2期100人次。
2.动物防疫服务体系建设。计划支持动物可追溯体系建设,支持采购动物检疫标识80万套、检疫合格证明70箱、瘦肉精检测试纸40盒、养殖档案440本;开展对3个动物检疫申报点规范化提升建设;支持板桥、西邑检疫申报点洗消中心消毒物资等购置;支持开展全区动物疫病检疫采血工作;支持招募特聘防疫专员3名。
六、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概算总投资961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补助资金计划投资771万元,自筹资金计划投资190万元。其中,养殖密集区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点建设项目计划投资547.66万元,全部为中央补助资金;良种猪引进补助项目计划投资304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计划投资114万元,自筹资金计划投资190万元;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奖励项目计划投资15万元,全部为中央补助资金;科学养殖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培训项目计划投资19.56万元,全部为中央补助资金;生猪体系建设及动物防疫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计划投资74.78万元,全部为中央补助资金。具体投资概算如下:
(一)养殖密集区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点建设项目。计划投资547.66万元,全部为中央补助资金。共涉及农户1093户,其中,散养户1104户,按每户建设3立方米污水贮存池、1050元/立方米计算,每户投资0.315万元,散养户共计投资316.26万元;大户89户,按每户建设20立方米污水贮存池、1120元/立方米,每户建设8平方米储粪场、450元/平方米计算,每户投资2.6万元,大户共计投资231.4万元。各乡镇示范点具体投资如下:
1.蒲缥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点投资174.38万元,全部为中央补助资金。共涉及农户394户,其中,散养户372户,每户投资0.315万元,计划投资117.18万元;大户22户,每户投资2.6万元,计划投资57.2万元。
2.瓦马乡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点投资84.9万元,全部为中央补助资金。共涉及农户226户,其中,散养户220户,每户投资0.315万元,计划投资69.3万元;大户6户,每户投资2.6万元,计划投资15.6万元。
3.瓦房乡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点投资89.33万元,全部为中央补助资金。共涉及农户124户,其中,散养户102户,每户投资0.315万元,计划投资32.13万元;大户22户,每户投资2.6万元,计划投资57.2万元。
4.杨柳乡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点投资141.72万元,全部为中央补助资金。共涉及农户167户,其中,散养户128户,每户投资0.315万元,计划投资40.32万元;大户39户,每户投资2.6万元,计划投资101.4万元。
5.潞江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点投资57.33万元,全部为中央补助资金。共涉及农户182户,全部为散养户,每户投资0.315万元,计划投资57.33万元。
(二)良种猪引进补助项目。计划引进纯种猪950头,按3200元/头计算,计划总投资304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200元/头,中央补助总投资114万元;自筹资金2000元/头,自筹资金总投资190万元。
(三)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奖励项目。计划对2023年成功创建市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的3个养殖场(企业)按每户5万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共补助15万元,全部为中央补助资金。
(四)畜禽科学养殖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培训项目。计划投资19.56万元,全部为中央补助资金。其中,计划组织培训58期、4640人次,补助参训人员餐费40元/人,计划投资18.56万元;培训材料及培训相关费用投资1万元。
(五)生猪体系建设及动物防疫服务体系建设。计划投资74.78万元,全部为中央补助资金。其中,计划投资生猪体系建设15万元,包括试验材料和小型仪器设施设备更新购置7.9万元、养殖一线指导费用1.5万元、生猪体系建设培训1万元、技术资料打印复印等体系建设中产生的其他相关费用4.6万元;投资动物防疫服务体系建设59.78万元,包括投资动物可追溯体系建设19.48万元、动物检疫申报点规范化提升建设10.5万元、检疫申报点洗消中心消毒物资等购置12万元、动物疫病检疫费7万元、特聘防疫专员工资补助10.8万元。(详见附表)
项目建设期限为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具体实施的时间进度为:
年月 内容 | 2024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1. 项目前期摸底,实施方案编制、上报、审批。 | ||||||||||||
2. 项目实施。 | ||||||||||||
3. 项目完工,完成验收及进行总结、归档。 |
(一)2024年1月至2024年5月,项目前期摸底,《项目实施方案》编制、上报、审批;
(二)2024年6月至2024年11月,项目实施;
(三)2024年12月,项目完工,完成验收及进行总结归档等。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隆阳区中央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支持生猪产业发展项目领导小组,由区人民政府分管畜牧业的副区长担任组长,区农业农村局担任副组长,区财政、发改、审计、统计、自然资源、水务、环保、林草等相关部门及项目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农业农村局,由分管畜牧工作的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处理项目建设和执行过程中的日常事务。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项目资金监管,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督促落实项目建设实施,负责制定项目建设总体方案、实施计划和相应措施,协调各方关系,为项目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建立起有效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将项目建设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和乡镇一把手工程,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和协调作用;建立有效的推进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各方力量支持项目建设,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开展调查研究。二是成立项目技术服务小组,加强对项目建设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成立隆阳区中央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支持生猪产业发展项目技术服务小组。项目技术服务小组组长由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担任,分管畜牧工作的副局长任副组长,畜牧股、兽医股、农环股、计财股股长及区畜牧兽医工作站站长和项目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畜牧负责人及区、乡两级抽派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具体负责对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培训指导和咨询及组织开展区级项目验收。
(二)强化项目监管。项目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明确以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为项目总负责人,各分项法人为分项负责人。一是加强项目技术管理,确保项目质量。为确保项目实施质量,项目技术服务小组要按照《项目实施方案批复》和相关行业标准和质量要求做好项目实施的技术服务,督促项目单位做好项目实施痕迹管理,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归档。二是项目实施单位要严格执行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相关管理规定实施项目,对养殖密集区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点建设项目、生猪体系建设及动物防疫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支出物资及设备采购等实施内容,采取公开招标或者竞争性谈判的方式来确定施工方和物资设备供应商,切实控制好工程建设和物资设备采购成本,避免资金浪费。三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点项目乡镇要及时编制项目子方案,并抓好项目实施及工程质量监督,项目全部完工并通过乡级验收后,报请区中央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支持生猪产业发展项目领导小组进行区级验收,区级验收按总项目户20%比例开展核验,对未按实施方案要求完成建设内容的,需按验收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才能兑付项目资金,如不按要求整改的,将取消项目扶持资格。三是强化项目完成后的资产、运行等后续管理,确保投资持续发挥实效。项目资产管理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由项目业主负责进行管理。
(三)严格资金管理。资金严格按照《云南省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2023年中央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的通知》(云财农〔2022〕278号)、《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云南省中央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云财农〔2021〕23号)文件精神和要求管理。一是资金使用实行公开公示制。严格按照公开、透明的要求,对所扶持的范围、扶持对象的现状及补助标准等进行7天的张榜公示,以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保障人民群众对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项目的扶持政策知情权,自觉接受群众对项目资金的监督作用权。二是严格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严禁违规二次分配资金、严禁违规将资金向本单位实有资金账户转拨,严禁违规采取“以拨代支”的方式将资金拨付村集体等非项目实施单位实有资金账户,上级另有规定的执行上级规定。严格资金支付审批程序,项目实施单位拨付资金时,需通过单位零余额账户将资金支付至“最终收款人”,避免财政资金闲置沉淀在单位账户,脱离财政监管。三是按照“谁主管、谁使用、谁负责”原则,项目主管部门及实施单位要切实履行好项目绩效管理工作。
(一)经济效益。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促进全区畜禽粪污变废为宝成为有机肥还田利用,每年可为项目区农民节省约75%肥料成本,同时施用有机肥后大幅提升了项目区域种植的果蔬品质和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年可提供约1万头良种二元母猪,直接经济效益达1500万元以上,促进全区生猪产能恢复及生猪外调。
(二)社会效益。通过项目的实施,促进全区生猪标准化养殖水平的大幅提升,动物防疫体系更加完善,并对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助力乡村振兴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生态效益。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养殖粪污通过规范收集处理后,就近还田利用,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有机肥,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形成种养结合型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进一步促进改善怒江、澜沧江流域生态环境。
附表:1.隆阳区2024年中央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项目资金使用计划表
3.养殖密集区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点污水贮存池、储粪场建设设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