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在隆阳区河图镇董官村,区农科所的工作人员正忙前忙后的用抽水机抽水灌溉农田,区农科所所长张朝钟介绍说:“结合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在董官村、青阳村实施了高产示范样板。但由于天旱,水稻移栽不下去,我们便协调了4台抽水机,通过抽水灌溉,争取在一周左右的时间把100亩核心样板区水稻全部移栽下去。”
据悉,今年1月至6月10日,隆阳区总降水量为55.4毫米,比去年同期偏少83.7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201.0毫米,降水特少,气温偏高,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大部分乡镇出现了持续性的冬春干旱、初夏连旱。
旱情发生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安排部署抗旱减灾工作,采取了区级领导挂钩乡镇(街道)和区直部门挂钩村(社区)的有效措施。区级领导纷纷深入挂钩乡镇,积极协调项目资金,帮助解决抗旱减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区直部门深入挂钩村,按照抗旱保苗、抗旱补苗、抗旱移栽、抗旱播种的顺序分轻重缓急组织好供水,采取机械设备抽水、人力畜力运水、临时挖渠引水、人工作业降雨水等多种办法投入抗旱;各乡镇(街道)实行主要领导挂片、副职领导挂村、一般干部驻村包重点户制度,明确抗旱减灾责任,做到了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全力以赴,抓好抗旱保民生保生产工作。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辛街乡小田坝村九堆坟自然村长年干旱缺水,在乡村组干部的同心协力下,找到了水源,钻探了一口深度为219米的深井,于5月29日顺利取水,日供水量约为120立方米,解决了该村 240户群众生活用水及320亩烤烟生产用水。
同时,全区科学调度,确保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先农业、后工业”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供水计划,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根据不同库(塘)的蓄水情况,合理调度水资源,做到统筹考虑生产、生活用水,优先保障城乡人民生活用水和农村人畜饮水。
此外,该区积极开展抗旱救灾保春耕工作。对有灌溉条件的地区,抓住节令加快播种进度,合理密植栽培,力求在最佳农时做到满栽满插;对旱情严重的地区,运用沟渠引水、人力运水等措施抢栽抢种、抗旱保苗;切实加强旱地作物的中耕管理,采取了地膜覆盖、疏松土壤等措施,减少土壤水份蒸发,做好病虫害监测预报和防治,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扩散和流行,促进春耕生产顺利进行。千方百计开辟新水源,引导群众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全力抗旱保人饮、保春耕。
截至目前,全区库塘蓄水5917万m3,比去年同期多424万m3。全区累计投入抗旱资金1080万元,抗旱人力17.50万人,机动抗旱设备147台(套),使用机动运水车辆591辆,投入抗旱水桶2326只,投入抗旱用电24.5万度、用油50.7吨,抗旱浇灌面积12万亩,临时解决了13.83万人及5.7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