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务要闻 >> 正文
隆阳区发展蚕桑产业成效显著
发布日期:2015-03-31 10:05:34  浏览:  字体:   作者:  来源:本文来源:区政府办信息股 作者:区农业局  打印正文

 2014年,隆阳区紧紧围绕蚕桑生产工作目标,克服冬、春、夏连旱的不利影响,着力解决蚕桑生产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攻坚克难,狠抓工作落实,蚕桑规模化逐步形成,蚕桑产业成效明显。2014年,全区共完成新植桑园5590.4亩,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5000亩的111.9%,新植桑园平均成活率达到了96.2%,比2013年提高1.2个百分点。主要做法:

 一是组织到位,低产桑园改造见成效。各种桑乡镇实行领导挂片、干部包村的工作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包村干部入户抓。农业部门领导干部和科技人员深入村组、农户和田间地块,帮助村组及群众解决困难问题,各级合力攻坚,确保蚕桑生产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全区15个乡镇开展了以培肥为主的低产桑园改造示范,全年共完成低产桑园改造0.66万亩,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110%。通过低产桑园改造工作的开展,亩养蚕量提高了0.4张、亩产值提升了560元,有力促进了老桑园提质增效和蚕农增收,种桑效益明显提升。

 二是规划到位,规模化发展初步形成。坚持“择优布局、先易后难、突出重点、相对集中”的工作思路,科学做好蚕桑产业发展的规划,将蚕桑产业发展布局在气候适宜、耕地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发展潜力相对较好的丙麻、西邑、板桥、瓦渡4个核心基地乡镇和40个重点村,使蚕桑产业的发展做到相对集中、规模推进、持续发展。2014年,全区40个蚕桑重点村共有桑园4.2万亩,占全区桑园面积的53.8%,平均每个村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养蚕2.86万张、占总量的65.7%,交茧量83.56万公斤、占总量的56.89%,蚕茧产值5220万元、占总量的65%,有力支撑了全区蚕桑产业发展。

 三是扶持有力,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坚持蚕桑产业发展投入不减的原则,2014年,投入蚕桑扶持资金657.7万元,专项用于桑苗、地膜、小蚕房建设、高产蚕桑示范园建设和蚕桑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补助,减轻了桑农资金投入压力,有效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同时,落实扶持龙头企业政策,带动能力明显增强。2014年末,保山利根丝绸公司总资产达3.5亿元,生产白厂丝303.8吨、丝绵被6750条,实现销售收入1.37亿元、利税710万元,成为滇西最大的丝绸加工企业。全区蚕桑产业正从原料生产向产业化发展方向迈进。

 四是健全制度,奖惩措施落实到位。2014年,进一步完善了蚕桑生产考核办法,加大对乡镇、村组的考核奖励,对完成新植任务的,经验收合格后,每亩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将区蚕桑生产领导小组成员及种桑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分管领导及蚕办主任、区蚕办和区蚕桑站工作人员全部纳入考核。同时,15个种桑乡镇也建立完善了考核奖惩政策,有效调动了大家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五是强化科技,养蚕技术推广有力。围绕良种推广、规范化种植、桑园科学管理、养蚕实用技术推广等重点工作环节,2014年,全区建设小蚕共育室75座1354.5平方米,小蚕共育室累计达712座、19042.4平方米,小蚕共育率达95%以上。新建大蚕房300座、13937万平方米,大蚕房累计数达5989座、148895.1平方米,省力化养蚕技术覆盖率达到95%,方格蔟使用率达100%;全年养蚕4.24万张,增加900张,增2.2%,产茧195.7万公斤,增加9万公斤,增4.8%。保山利根丝绸有限公司收购114.7万公斤,实现蚕农茧款收入7925万元,产量产值稳中有增。同时,蚕桑技术员在栽桑养蚕的各个关键时期,深入农户、田块,扎实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强化各项科技措施的推广落实。全年共开展各类技术培训370期,培训蚕农1.8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8万份,有效提高了桑农的种桑养蚕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