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务要闻 >> 正文
梦想,在奋斗中可感可及 ——杨江春和他的咖啡园
发布日期:2024-12-05 11:09:16  浏览:  字体:   作者:  来源:  打印正文

12月,隆阳区潞江镇咖啡种植区迎来了咖啡采摘季。

在澡塘村辛家山1700亩咖啡种植基地里,无人机正拖着一串串香蕉往山下运送。与此同时,农用车拉着牛粪往山上运。“咖啡喜阴,在咖啡地里套种香蕉不仅能为咖啡树遮阴,还能增加其他经济收入。”潞山云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江春指着山上的土坑说,“牛粪堆放在那里,发酵过后就是咖啡最好的肥料了。咖啡地一年需要施8次肥,每次就要投入10万余元。”

潞江镇辛家山咖啡种植基地。 苏 抒 摄

辛家山昼夜温差大,高海拔环境和独特的土壤为咖啡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正是看中了这一优势,2020年,“80后”小伙杨江春从城市回到家乡,在辛家山开垦荒山,种下了600亩咖啡树,把撂荒地变成了希望地。

走出大山曾是杨江春的梦想,从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他在昆明一家央企干了10年的通信工作,收入稳定。“与其在外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干着一成不变的工作,不如回家乡闯一番事业。”杨江春说故乡承载着他的记忆和情感,回到故乡便有了归属感和安全感。

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父母很反对杨江春辞职回家创业,杨江春耐心地解释自己要做的不是传统农业,而是精品咖啡。国际上对精品咖啡的解释是“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优秀的品种以及精细的农业管理”,父母对此很担忧,但弟弟很支持哥哥的选择。在谈妥了辛家山土地租赁后,他便跟随哥哥来到荒山,开山挖路、架设水电、搭建房屋。

杨江春在晾晒咖啡豆。 苏 抒 摄

创业之初,除了资金短缺,杨江春还遇到种植经验不足、规划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咖农遇到的风险,他也一路经历了过来。为了给自己的咖啡注入科技力量,杨江春选择了与昆明理工大学咖啡研究团队合作,共同打造精品有机咖啡生态试验基地,进行科技化、数字化的现代化种植。

杨江春的咖啡基地里,管道纵横交错,地下埋有传感器,传感器实时传回咖啡的生长数据,只要打开电脑,就能从App里看到整个基地的情况。通过水肥一体化设施,传统种植模式3年至5年才会投产的咖啡变成了两年半就能有收成。

今年是杨江春种植咖啡的第三年,咖啡树已逐渐进入丰产期。除了瑰夏、波邦、铁皮卡等知名品种外,目前基地里的精品咖啡种类已经达14种。杨江春严格把控咖啡品质,坚持咖啡树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每一颗生豆必须在树上全红后才能采摘,以保证其品质和风味达到最佳。他还在咖啡地里种满紫花苜蓿,以唤醒土地活力,增强土地肥力。

咖啡豆采摘后,要经过水洗、日晒、焙炒、研磨等数道工序才能上市销售。为了打开“潞见山影”咖啡产品的销路,获得市场认可,杨江春的做法是带着豆子四处去参展。今年下半年以来,他先后到苏州和昆明参加了咖啡产业展览会。“每天都有很多人到我们的展台参观,品尝咖啡。”自己的咖啡被越来越多人喜欢,杨江春很是开心。

站在潞山云数咖啡庄园,向西能远眺高黎贡山连绵不绝的山脉,向下能俯瞰潞江坝广阔的田园风光。杨江春梦想着在这里打造一个集咖啡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企业,带动群众增收。如今,他的梦想正在照进现实——281户农户通过公司地租增加收入,成百上千人通过到公司务工获得收入。

“9月1日,气温19摄氏度,这天气,咖啡树长舒服了;11月27日,哥伦比亚咖啡全红果采摘开启……”杨江春认真记录咖啡园的一点一滴,他说他的“诗和远方”在辛家山具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