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务要闻 >> 正文
脱贫有门路 致富有“钱”景
发布日期:2020-05-21 09:34:58  浏览:  字体:   作者:  来源:保山日报网  打印正文

杨树堂,隆阳区丙麻乡奎阁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底从奎阁村大窝坑组搬迁到丙麻集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依托党的好政策,杨树堂带领一家人凭借勤劳的双手推倒贫困路上的重重障碍,于2018年底顺利脱贫,如今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杨树堂家原来所在的大窝坑组正如其名字一般贫瘠,几亩地种的粮食还不够家里4个人糊口,更别说供养孩子读书和给老人看病。杨树堂不得不背井离乡去芒市打工,妻子王承会在家照顾老人和小孩,日子始终过得拮据。2013年,一次意外事故导致杨树堂的两条腿折断,他从此出不了远门也干不了重活,生活的窘迫几乎将这个本就艰难的家庭压垮。2013年底,杨树堂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了党和政府做坚强后盾,杨树堂一家不仅生活更加有了保障,全家人心里还燃起了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精准扶贫就要精准帮扶,精准施策。从被纳入建档立卡户开始,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挂钩单位干部和挂包责任人隔三差五就来到杨树堂家了解情况,把困难和问题写在纸上记在心里,用一个个有效举措逐一解决。行动不便的杨树堂和年迈多病的老父亲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的补助条件,于是低保兜底政策让这个家吃下了“定心丸”。

随着杨树堂的腿伤渐渐恢复,村里还聘请他成为了一名护林员,一年能有9960元工资收入。2019年,家里通过加入的合作社获得分红300元;家里4人共享受医疗保险费补助720元;妻子王承会享受大病医疗报销1302元;杨树堂的父亲也领到了1296元的养老保险补助;高职高专在读的儿子通过雨露计划获得教育补助3000元。教育、医疗、养老都有了保障,杨树堂一家对致富奔小康更加充满了信心。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自脱贫攻坚以来,丙麻乡因地制宜支持和引导传统优势产业适度规模发展,很多养鸡场、养牛场应运而生,这也为杨树堂这样出不了远门的贫困群众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在奎阁标准化肉鸡养殖场,杨树堂每天负责照看鸡苗、进棚投食、清理鸡粪等工作。

“我是全职员工,每月的工资3500元左右,包吃包住、活路轻巧、离家近,能找到这样的工作我很满足。”杨树堂说。目前该养鸡场提供全职员工、临时搬运工、疫苗工、清洗工等工作岗位共计47个,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人,人均年收入在1.9万元到4.6万元不等。产业扶贫成为最有成效、最有速度和防止返贫的“硬支撑”。

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终于让杨树堂家走出大山,迁居设施更加完善、生活更加便利的集镇。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后杨树堂家顺利脱贫了,不过要强的杨家人清楚脱贫致富不能光靠党和政府的政策扶持,经过几番谋划,2019年初,妻子王承会在自家的房子开起了早点铺。从经营早点起步,慢慢地也有人来点菜吃饭,为了满足不同食客的需求,王承会空闲时候常常通过手机浏览美食制作视频,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厨艺,后来还专门到城里去学硬菜烹饪。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了招牌菜后小店生意就更好了。“老父亲力所能及地帮忙让我省去了请小工的花销,房子是自己的不用付房租,每个街子天都能挣个五、六百呢!”说起现在的生活王承会满脸都是幸福。

丙麻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82户,杨树堂家的脱贫故事只是全乡精准扶贫工作的缩影。6年来,全乡各地村庄面貌发生巨大改变,群众生活质量有了质的提高,脱贫攻坚为下一步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贺小华)

责编:刘自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