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区面对甘蔗面积减少,原料生产急剧萎缩,2016年末,全区仅有甘蔗面积6.12万亩,15/16榨季仅有两条生产线开机生产,全区入榨甘蔗只有19.40万吨的严峻形势,为确保2017年度全区甘蔗生产总面积稳定在10万亩,其中新植面积4万亩,宿根留养6万亩,2017/2018榨季全区甘蔗农业产量40万吨,工业产量36万吨,农业产值1.84亿元,工业产值3.1亿元目标的实现,隆阳区攻坚克难,七措施努力巩固提升甘蔗产业发展: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蔗糖产业是隆阳区60多年来的支柱产业之一,需进一步巩固提升,要抓住当前国内糖价大幅攀升,省委1号文件将甘蔗产业列入了全省发展的重点产业的机遇,全区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相关乡(镇)要充分认识到蔗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要把甘蔗原料生产的发展摆在重要的工作上来抓,突出工作重点、破解发展难题、围绕发展目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全面巩固和提升蔗糖产业的发展。
二是加强领导,协同攻坚。区政府于2月24日在上江糖厂主持召开了《隆阳区2017年度甘蔗生产工作会议》,要求区甘蔗领导小组加强对甘蔗生产的认真督促检查指导工作,及时协调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乡(镇)甘蔗生产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人负责,及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坚持汇报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各相关乡(镇)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完成好2017年度的甘蔗种植面积任务指标,确保2017/2018年度甘蔗产量任务的完成。发改部门要加强蔗糖产业发展的规划协调及相关项目的支持;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蔗糖产业发展有关资金的安排使用和监督管理;工信部门要加大对制糖企业发展有利项目的申报支持;农业要部门加强种植规划管理、甘蔗新品种选育、高产良法配套推广及生产新技术应用;保险公司要把落实国家农业种植业(甘蔗)保险作为金融支持种植农户、服务农户的重要手段,切实完成甘蔗保险任务;保升龙公司要抽调熟悉甘蔗生产的农务人员进驻各植蔗村,做好面积落实、蔗种调运、肥料供给等协调服务工作。
三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围绕“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的目标,将甘蔗与其它产业进行合理规划,力避产业矛盾,促进甘蔗生产向最佳适宜区集中,向制糖企业周边集中,必须做到乡有重点、村有产业、户有收入,着力打造乡(镇)甘蔗产业的重点基地村建设,要强化土地流转,把培植种蔗大户,发展规模种植作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予以重点扶持,鼓励和支持其集中连片发展。
四是依靠科技,提质增效。一是抢抓节令种植,春植工作必须在5月30日前结束,晚冬早春种植面积必须达到70%以上,秋植和早冬植工作必须在“立春”前结束,秋植和早冬植蔗要确保全膜覆盖。二是加速良种推广。2017年甘蔗良种扩繁以云蔗05/197、03/258、05/211、01/1413、05/51,新台糖28号,桂糖29号为主。面上田蔗主推云蔗05/197,新台糖10号、22号,云引3号,德蔗09/78等品种;地蔗主推新台糖15号、22号,粤糖86/368等品种,保证新植蔗良种全膜覆盖率达95%以上。三是严格规范种植和科学管理。全面实施“深槽板沟、环山带状、水平开槽、板土镇压、地膜覆盖”等技术,要把全膜覆盖作为一项解决甘蔗出苗、保苗、增产的关键措施来抓;强力推广,使其取得有效突破。留养宿根蔗的,在甘蔗砍收后要及时清园、松蔸、晒蔸、施肥、灌水,使其早生快发,为提高单产奠定基础。四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加复种指数,提高亩效益。充分利用新植蔗拔节前的土地空间和光热资源,大力提倡蔗园间套种大豆、马铃著、蔬菜等矮杆作物,努力提高综合效益和蔗农收入。五是加大吨糖田(地)和旱地高优蔗园建设力度。六是强化技术培训和加快机械作业推广步伐,在提高蔗农科学种管水平的同时,努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力促节本增效。七是大力推行快锄低砍技术,确保甘蔗低节位芽萌发壮苗。
五是加强监管,治理小机榨。由区工信局牵头,公安、税务、农业、市场监督、卫生监督、保升龙公司和植蔗乡(镇)密切配合,综合运用教育、经济、行政等手段,齐抓共管,对制糖小型机榨进行综合治理,规范蔗糖生产经营秩序,有效维护政府、企业、蔗农三方利益。
六是综合利用,延伸链条。保升龙公司要加强企业开放度,加强内引外联工作力度,有效引进资金与技术,努力开发新产品,积极支持配合糖蜜生产酵母项目,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综合利用效益,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民增收。
七是落实保险政策,提高抗灾能力。甘蔗政策性保险是政府转变支农方式、金融服务农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农民转嫁灾害损失的新途径,2017年度全区要做好4万亩甘蔗的政策性保险工作,切实减轻蔗农的灾害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