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务要闻 >> 正文
2016年隆阳区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2017-02-28 09:43:58  浏览:  字体:   作者:区统计局  来源:  打印正文

2016年,隆阳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规模进一步扩大,累计实现零售总额114.32亿元,同比增长12.2%,总量占全市比重为57.1%,居全市第一。从季度社零增速看,一季度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8亿元,同比增长12.14%;上半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81亿元,同比增长12.24%;三季度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19亿元,同比增长12.2%;4个季度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均在12%以上。 

一、隆阳区市场运行情况 

(一)城乡市场同步增长,城镇依然是拉动消费主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商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加大,消费环境日益改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2016年,隆阳区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07亿元,同比增长12%;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5亿元,同比增长12.9%。从比重看,城镇零售总额占整个社零总额比重达85.78%,城镇消费品市场份额占比较大,依然是拉动隆阳区消费品市场的主体。 

(二)批发零售业占据主导地位,依然引领市场发展 

2016年隆阳区批发零售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扩大消费为立足点,积极拓宽消费领域,创新市场营销方式,总体保持了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1-12月份,隆阳区批发零售业累计实现销售额264.93亿元,增长12.92%。其中: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38.54亿元,同比增长13.1%,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26.39亿元,同比增长12.8%。 

(三)大众住餐业稳步增长 

1-12月,隆阳区住宿业和餐饮业分别实现营业额2.92亿元和19.74亿元,同比增长13.2%和17.3%。快捷住宿、大众餐饮消费活跃,火锅店、特色餐饮等大众化餐饮市场看好,销售红火。 

(四)限额以上企业生活用品和升级类消费平稳增长,占比较大的石油类消费有所回升 

1.生活类用品保持增长。1-12月,全区限额以上企业(单位)类值统计数据显示,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2倍,饮料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7.3%。生活用品类消费支撑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稳增长。 

2.消费升级类销售向好。1-12月,全区限额以上企业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8.9%,中西药品类增长16.4%,电子邮件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8.8%。 

3.高端商品消费平稳。1-12月,全区限额以上企业金银珠宝类同比增长12%,汽车类增长23.5%,化妆品类增长2.5倍。 

4.家居、石油类有所增长。全区限额以上企业家具类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25.5%,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3.5%。 

二、隆阳区消费品市场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一)物价上涨过快,消费不稳定,商品价格波动明显,一些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如: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等基础商品价格上涨导致其他相关商品价格不断上扬。物价上涨使居民的收入相对缩水,加大了各项费用的开支,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造成心理恐慌,致使消费预期不稳定。 

(二)市场竞争激烈、经营成本上升。一方面,城市消费品市场发展较快,大型商业网点越来越多,企业面临市场竞争激烈、经营成本上升、消费群体转移等多重压力。另一方面,随着商业用地价格、员工工资、能源消耗价格的上涨,企业的经营成本也越来越高,利润空间不断缩减。 

(三)网络购物以其独有的方便快捷、随时随地购物及价格相对便宜等特点,逐渐成为了人们购物的新渠道,很大程度上分流了一定的购买力,对传统商业造成了一定冲击。 

三、2017年隆阳区消费品市场展望 

2017年,从宏观经济形势看,经济增长将在新常态下的合理区间运行。尽管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不断加大,居民收入有望继续增长,但受经济下行影响,将不可避免影响消费。随着汽车拥有量快速提高和稳定住房消费的推进,过去拉动消费增长的汽车和房地产相关消费趋于减速,消费增长缺乏新的支撑点,对消费增长的带动也将减弱。虽然要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和绿色消费,但在短期内刺激消费的效益难以显现。在新常态的经济环境下,预计2017年隆阳区消费品市场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四、促进2017年隆阳区消费品市场持续增长的建议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稳增长的动力中,消费需求量和民生关系最直接。要瞄准群众多样化需求,改革创新,通过创新供给激活消费需求,从让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入手调动市场力量,增加有效供给,促进消费扩大和升级,带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一是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只有收入水平提高了,才能扩大消费需求,特别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应建立和完善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保证中低收入阶层居民收入有一个合理的增长幅度,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 

二是要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变化、新特点,加快传统商业业态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积极主动的围绕市场需求变化。要引导和扶持一些商贸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企业尝试新业态,开拓新领域。尤其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平台,促进信息产业与消费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