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区2016年全区完成新植面积6256.3亩,累计桑园9.05万亩,养蚕5.03万张,同比增5300张,增11.7%,产茧226万公斤(含社会产茧量),同比增加21万公斤,增10.2%;产值2.7亿元,比上年增354万元,增13.1%。产量产值增幅明显,主要采取八措施确保全年蚕桑产业稳步发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高质量建设新植桑园。2016年,市政府下达隆阳区新植桑园任务5500亩,实际完成新植面积6256.3亩,涉及8个乡镇、36个村、141个组1617户农户。做到早规划、早安排、早落实,严把开槽栽植质量高,确保桑苗成活好、长势好。经区级验收,全区实际新植桑园平均成活率97.8%,完成下达任务5500亩的113.7%。
二是高起点建设示范园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全区建设了板桥镇西河村、西邑乡吴山村、瓦房乡巴嘎村、瓦渡乡土官村、瓦马乡秧草村5个市级高产桑园示范区,示范区新植桑园2898亩,养蚕3352.5张,交茧9.8万公斤,产值371.2万元,充分发挥了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
三是增强核心基地建设,增强核心带动力。2016年重点规划建设区蚕桑核心基地5个乡镇,分布在板桥、西邑、丙麻、瓦渡和蒲缥,蚕桑核心基地乡镇发展新植桑园4650亩,占全区面积的84.5%;养蚕3.2万张,交茧90.8万公斤,分别占全区的63.6%和74.1%,有力推动了全区蚕桑生产的发展。
四是严把中低产桑园改造,技术措施到位。开展中低产桑园改造6074亩,完成下达任务的101.2%。改造形式有地力培肥、补植补造、品种改良、改善田间设施等,其中以地力培肥为主。在金鸡乡育德村建设丰产样板250亩,通过补植强桑1号良种大苗,秋冬季节全面喷施杀灭菊酯,全面冬耕,合理修剪,全面施用有机肥和专用控释肥,由农户检查清除介壳虫和膏药病病枝,石灰浆刷干涂白,完成下达任务的100%。
五是强化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养蚕条件。全区建设蚕桑建重点村45个,新建小蚕共育室61座、面积892.7平方米,新建大蚕房382座、面积16797.44平方米,推广方格蔟35万片、活动蚕台3200套,改善了养蚕条件,提高了产量、质量和产值。重点村养蚕3.5万张,占全区69.6%;交茧97.8万公斤,占全区79.8%;产值3694万元,占全区77%,发挥了很好的提质增效和示范带动作用。
六是抓实家蚕新品种试验示范,确保桑蚕产业持续发展。试验安排品种2对,分别为华康2号、云抗1号,对照种为菁松×皓月。经过饲养对比,华康2号和云抗1号眠起整齐,饲养过程较对照种抗病性强;云抗1号的张种产茧比菁松×皓月提高10.24%。华康2号去年以来抗病高产,已经得到农户普遍欢迎,今年推广600多张,步入逐步推广阶段。
七是合理推广桑园套种,增加农户收入。全年全面推广新植桑园套种,全区新植6256亩,开展新植桑园套种4500亩,实现套种增收560万元。其中套种马铃薯500亩,增收150万元;大豆1500亩,增收150万元;蚕豆2000亩,增收200万元;其它套种500亩,增收60万元。桑园套种,提高了桑农收入水平。
八是抓好科技培训,提高种植户素质。由区蚕桑站组织,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蚕农培训,不定期根据生产实际制作PPT课件,把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直观,通过图文并茂的方法深入到种桑养蚕村进行现场培训;同时采取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带领蚕农深入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会蚕农各龄期养蚕用叶;深入小蚕共育户家现场指导收蚁技术。全年培训340场次、培训1.9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9万余册,有效地提高了蚕农的种桑养蚕水平。
(隆阳区蚕桑站李金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