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进村头 农村妇女增收忙

索引号
01525772-2-/2019-0628001
发文机构
隆阳区杨柳乡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工作动态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19-06-28

“扶贫车间”进村头 农村妇女增收忙

 

       忙碌的五月天,在保山市隆阳区杨柳乡河湾村的扶贫车间里,20多名工人忙得不亦乐乎。偶尔的打趣笑声,让车间充满了活力,妇女脸上的笑容透露出对生活的希望。

       在老师的示范讲解和指导下,三四个人围坐在一起,按照培训要求熟悉设备,进行试机、穿线等操作。“通过这样的培训,我也能掌握一门技术,以后就能在家门口挣钱了,真是太好了。”正在现场学习操作的张小芳高兴地说。今年,杨柳乡依托保山昆晟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在该乡开办了“扶贫车间”,主要进行电子产品加工制作。车间只是负责半成品加工,工作方式简单、灵活。工人们以计件的方式获得报酬,多劳多得。由此,吸引了不少当地的妇女参与其中。

      “不外出务工的话没有多余的收入,出去的话孩子上学接送又是问题。”这个矛盾此前一直困扰着河湾村村民杨仙连。现在她通过培训到“扶贫车间”上班,早上送完孩子上学,再到这里来上班,时间灵活,实现了赚钱顾家两不误。

      “公司实行按件计薪制,并且提供机器和原材料,农户在家门口就可以加工制作。”杨柳乡党委书记赵连忠介绍。上岗前,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围绕电子产品的加工工艺技术对学员进行现场培训,提高学员的操作技能。

      “把车间建在这里主要因为河湾村土地贫瘠且无条件外出务工的人数占比大,贫困户本地务工意愿强烈。杨柳乡河湾村电子产品加工厂就业扶贫车间项目建成后,通过现有的20多名妇女带头示范,吸引更多的妇女同志来就业,靠双手增加收入,摆脱贫困。”赵连忠说。近年来,杨柳乡按照“乡有主导产业、村(社区)有支柱产业、户有致富项目”要求,以产业发展为途径加快脱贫步伐,引导各类经济组织在乡内兴办厂房式、合作社式、“互联网+”等多种形式的“扶贫车间”。持续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增强自身发展动力,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倒逼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实现了稳定就业一人,脱贫致富一家的目标。